上千平米物流仓内,工人寥寥,仓内最忙碌的是形状各异的机器人,有的形似扫地机器人,钻到货架下,自我增高到可以接触到货物,搬运比自己身躯大上十几倍的货品到质检门口。还有的机器人个头很高,看起来像一个移动的货架,它们在一片黑色物料区域穿梭,按顺序运送制作电器需要的材料。
这是上海市郊西门子开关工厂一个仓库的现状,7月21日,仓库里的十来个工人一边赶工,一边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的参观。
一位身穿灰色工服的工程师很感慨,以前,一条流水线需要80个工人,用5天时间干完活。现在,引入机器人之后,10个工人花2天时间就能做完。并且培训时间缩短了,新来的工人,2小时就能上手干活。
这样的机器人仓库耗时9个月改造完成,一般2到3年可以回收成本。InteractAnalysis数据显示,全球用于物流仓储和制造业的移动机器人,总出货量在2018-2020年间翻了2倍。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,机器人成为一个人力的替代选择。
移动机器人崛起
作为移动机器人制造商,极智嘉创始人郑勇切身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崛起。
数据最能说明问题:极智嘉2015年成立,到2020年,一共卖了1万台机器人。但2020年至2021年一年时间,就卖了1万台。最近1年卖了前5年加起来的销量。
使用移动机器人之后,一家服装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觉得,机器人应用的空间还很大,应该到10万台的规模才够用。
郑勇告诉记者,保守估算,3年内极智嘉应该能卖到10万台。
销量上升源于工厂对自动化接受度的提高,制造业老板们愿意重金投入。现在,使用极智嘉机器人的工厂中,最大已经建成了10万平米仓库,可以调度数百台机器人,这是十年前无法想象的。在618高峰期,使用云端系统可以调度超过5000台机器人,规模正越来越大。
从2019年开始探索,到2021年,迪卡侬中国4个园区已经全部实现自动化,自动仓面积占比接近30%。使用机器人后,效率提升200%,仓储面积减少40%。迪卡侬(中国)副总裁王锋说,智能仓储是迪卡侬的大趋势,“接下来自动化脚步会更快,也会走得更远。”
InteractAnalysis数据显示,全球用于物流仓储和制造业的移动机器人,市场销售额在2020年有20%增长,这个市场的移动机器人总出货量在2018-2020年间翻了2倍。In-teractAnalysis高级研究总监张键告诉记者,很多工厂本计划在2020年引入机器人,但因为疫情封城耽误了一些项目的部署和施工。不过,也正是因为疫情,大家更认识到了机器人的重要性。疫情之后这个市场增长会进一步加速。
同是InteractAnalysis统计的数据,移动机器人市场到2024年,规模会超过140亿美元。
背后的商业原因
移动机器人并不是个新鲜概念。早在2010年前,移动机器人就开始被应用于汽车、烟草等制造业,只是当时还仅被称为AGV(自动导引小车),这些小车需要预设移动轨道,还算不上是智能的机器人。
至2012年,亚马逊收购了一家移动机器人初创公司,将机器人大规模运用于物流分拣后,机器人行业不再高冷,进入大众视野。再之后,随着电商及物流行业的爆发,导航技术的发展,移动机器人使用数量迅速上升。
国内移动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,发生在2015年之后。郑勇回忆,公司成立不久,就研发制作出了第一批机器人,2017年就卖出去了。一开始做淘宝、天猫仓库分拣,之后逐步应用到大型制造业工厂和物流仓储公司。
经过漫长的准备期后,移动机器人被业内确认的确有用,现在开始爆发式增长。
现在的移动机器人更智能了,变得不仅仅只是一个运货的硬件。在西门子开关工厂一个物料搭配环节,数百平米仓库内,只需要一个工人和一台电脑。工人守在电脑前,机器人运送物料来到他身边,电脑屏幕上左上角标红,他从对照的机器人红色区域拿出材料放入框中。全程不需要他挪动,也不需要寻找材料,所有的步骤在机器人到来之前,就已经被编写完成。
在西门子开关工厂,一个大型仓库内覆盖5个自动化场景。每个环节都有机器人,可以减少人力及时间成本,并降低错误率。
罗戈研究院院长潘永刚告诉记者,移动机器人的快速增长,与当下商业供应链行业变革大环境有关。零售与制造业都有了新需求,新物流网络环境下,原来的运营方法论不再适应现在客户的需求。“从传统电商到近场电商再到社区团购,订单越来越多元,原有数据分析方法无法用以规划智能仓库。”潘永刚判断说,“20年未变的传统仓储管理时代要过去了。”
他引用2021MHI搬运技术年度报告数据说,在工厂的技术花费上,机器人和自动化是首位的。物流行业引入机器人,一方面应对人力成本增长,另一方面应对供应链发展需要。
电商和物流行业发展,促进移动机器人在导航、视觉调度等技术上都快速进步。现在,移动机器人也从“小车”,成长为拥有感知能力、自我调节能力的智能机器人。
移动机器人已经普及到更多行业,包括零售、鞋服、医药、汽车、锂电、光伏等,极智嘉合作了300个大公司,除西门子外还有耐克、沃尔玛、丰田等。“机器人可以替代2000万人工在做的事,市场空间足够大。”经过前几年的普及,郑勇感觉到,国内机器人市场教育是足够的,和制造业及物流行业负责人沟通时,他发现当前国内企业谈到新仓库时,一定会谈到自动化,也会想到使用机器人方案,在这一点上,海外的机器人市场教育程度反而没有中国高。
痛点依旧存在
InteractAnalysis报告显示,国内移动机器人行业已经出现了几个龙头公司。极智嘉是其中一个,并且有科创板上市计划。此外还有快仓、海康。
张键研究机器人行业已超过10年,她告诉记者,与国外相比,国产的移动机器人已经形成一种新势力。“在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
领域,多年来占据全球市场一半以上份额的‘四大家族’均为外资品牌,但在移动机器人领域,国内与国外没有技术差距,中国厂商无论是在应用规模、产品线丰富性还是解决方案的成熟度上,都处于领先位置,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重,一些品牌已经占据世界头部位置。”调研多家公司和工厂后她发现,国内移动机器人的崛起是理所应当的,“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制作业和物流试验田,技术解决能力在全球先进。”
不过,移动机器人在当下也有瓶颈。
最迫切的一点是,产能跟不上需求,工厂对机器人需求旺盛之后,如何快速敏捷响应客户需求成为一个难题。极智嘉今年新招了一倍的员工,主要做研发,但人手还是不够。“行业对我们有痛,但爱更多。”郑勇这样调侃自己所做的事。
技术上,移动机器人也还需要继续更新。现在机器人技术有一些同质化,公司之间差异化不大,“技术还没有革命性的差别,但我相信以后会有。”更多痛点来自于商业层面。国内市场厮杀惨烈,移动机器人这门生意,国外的毛利率远远高于国内。目前极智嘉的机器人,主要买家是国外大公司,未来3年卖10万台,郑勇预计的国内外出货比例也是如此。“疫情之后本来想着行业会降温,国内毛利会提高,但没想到今年还是有很多基金公司拿来很多钱,这个行业的激烈竞争还会持续一段时间。”
今年上半年,机器人行业投资超过67个,速度与金额均超过去年同期。郑勇觉得,移动机器人市场正在慢慢变大。蛋糕大了之后,他发现,大家也开始重视做差异化,不是每个项目都会碰到老面孔,“竞争在国内会越来越良性。”他这样认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