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明的塑料外衣、可视的内部结构、像水母触手一样的尾部推进器……这个长相特别的机器人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团队研制的“仿生水母式”水下机器人。在前不久结束的黑龙江省第二届“知识产权杯”高校发明创新竞赛中,该机器人凭借低噪声和超长的续航能力斩获一等奖。
续航能力弱、噪声大是目前众多水下无人机器人的“通病”,对此,哈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3名大三学生根据仿生学研制出一种“仿生水母式”机器人。这个机器人具有透明的塑料外衣、可视的内部结构、像水母触手一样的尾部推进器,外形如一只水母,由三个舱段组成,分别是位于首部的压载水舱、中部的摄像头舱和后部的动力舱。压载水舱用于控制机器人的浮态,摄像头舱里的摄像头是机器人在水下的眼睛,动力舱内安装有控制器、舵机、蓄电池和大扭矩低转速电机。
据该项目负责人高颂介绍,机器人采用水母式推进方式,主要依靠低转速电机和海洋能混合驱动,可有效利用海洋中的潮汐能和洋流能,增加作业时间,减小能耗,进而增强续航力,使用期可长达半个月。另外,该机器人采用低转速电机带动,极大地减小了噪声。该水下机器人采用可变式尾部,使机器人在悬停状态时能耗减小,且能完成对一个区域的定点监控,多个机器人联合作业还可完成对一区域多点布控,能够在固定区域长时间悬停监测水域情况变化并自主找寻可疑目标,具有隐蔽性强、推进距离长、体积小、造价低、可大批量生产等诸多优点。